3月24日,以快時尚巨頭H&M被@共青團中央 點名批評“一邊造謠抵制新疆棉花,一邊又想在中國賺錢?”為開端,引發了國內民間對部分海外品牌的集體抵制。
起因是加入BCI組織(瑞士良好棉花發展協會 Better Cotton Initiative)的H&M,涉嫌惡意抹黑新疆人權,并發聲明稱“不會與任何位于新疆的服裝工廠合作以及使用新疆棉花”。
隨后,H&M在各大電商平臺被屏蔽,同時,多家線下店也陸續關停。隨著事件持續發酵,被抵制的外資品牌包括耐克、阿迪達斯、優衣庫、CK等。不少明星也第一時間與之割席,宣布終止與品牌的合作和代言。
作為事件起因的H&M,近年來在美妝業務上也陸續有所布局,并為進入中國內地市場曾做過市場調研。
01
H&M的美妝夢:從H&M Beauty到Afound
2015年9月,彼時為全球第二大美容零售集團的H&M,正式推出完整美妝線。而在此之前,H&M就不斷通過聯名、合作等方式,不斷豐富自己的美妝產品。
彼時上市的H&M Beauty,涵蓋了護膚、彩妝、指甲油、頭發和身體護理以及彩妝工具等700多個SKU,售價在2.99美元至24.99美元之間(人民幣20-164元)。
按H&M當時的規劃,繼登陸北美官網在線上銷售之后,H&M Beauty系列美妝產品將在9月登陸全球40個市場的900多家H&M主力門店。2015年10月起,H&M實體店還將專門增設化妝品開架柜臺。
之后幾年,H&M都在不斷加碼美妝業務。在一則H&M的招聘啟事中,其美妝團隊被描述為“一個新的組織”,并賦予其“通往一個全球有遠見的美麗目的地和品牌的旅程”的使命。“我們在H&M的保護傘下作為一個自主品牌運營,建立在它的實力和傳統上——一個有肌肉的初創公司”。
雖然H&M的官方財報中并沒有用具體數字提到H&M Beauty的銷售額,但財報直接指出“美妝業務正在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”。
隨后,H&M的美妝觸角持續延伸。
2020年11月開始,H&M在瑞典推出了一個新電商平臺和商店——Afound,專門銷售打折時尚商品。值得注意的是,在H&M的官方申明中,美妝業務成為Afound的特色。
據悉,Afound推出了1000多款涵蓋彩妝、護膚、香水和美發等類別的產品。所售賣品牌包括H&M集團內部孵化品牌,也引入了諸如Isadora、Babyliss、Beautyblender、Real Techniques和Revitalash等美妝品牌。
02
分羹美妝市場,“愛模仿”是H&M們的通病
目前,H&M Beauty的官方Ins賬號只有2萬粉絲,但其內容基本保持著兩天一更的頻率。和其他歐美網紅品牌一樣,H&M Beauty也保持著和KOL們高度密切的合作關系。注重性別平衡和膚色平衡,推出過和多個知名彩妝師的合作款,還曾邀請KOL們去其品牌工廠參觀。
相關數據顯示,2015 年,中國市場為H&M貢獻了5%的銷售份額。 共2頁 [1] [2] 下一頁 關注公號:redshcom 關注更多: 快時尚 |